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教育人文> 佛法融入家庭教育 英文分會舉辦首場生活講座

教育人文

字級

佛法融入家庭教育 英文分會舉辦首場生活講座

【人間社 谷朗 多倫多報導】 2025-06-03
國際佛光會多倫多協會英文分會,於5月31日在多倫多佛光山舉辦首次生活講座,主題為「Humanistic Parenting: A Humanistic Buddhist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」。分會會長Tyrie Norris主持,邀請資深註冊護士、同時也是佛光人Patrick Mahoney主講,吸引20多位會員參與。

講座聚焦人間佛教如何融入幼兒成長與家庭教育,強調家庭是培養慈悲與智慧的第一道場。Patrick Mahoney憑藉其專業醫療背景與佛學修養,引導大眾深入認識人類早期發展的重要性。他指出,嬰幼兒期不僅是生理成長的關鍵時期,更是心理與情感建立的起點。他強調,孩子在5歲前的成長經驗,往往奠定其一生的性格與發展方向。因此,家長與孩子建立正向情感連結、學習有效溝通與互動,不只是教養技巧,更是人格養成的關鍵。

談及人腦與神經系統的發展,人類自出生起即為情感導向的「有情眾生」,其感知與回應能力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礎。Patrick並帶領現場「心腦協調呼吸法」(Heart/Brain Coherence Breathing)練習,示範如何透過呼吸調節迷走神經與自律神經系統,幫助成人與嬰兒達到生理與情緒的和諧。他提醒,嬰兒無法用理性思考,他們只能「感受」,因此家長本身的情緒管理與表達方式將深刻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。親密的肌膚接觸(Skin-to-Skin)亦對嬰兒身心健康至關重要,正如學者Dr. Tiffany Field所指出,觸覺是嬰兒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感官體驗。

講座同時融合人間佛教思想,引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法語,引導大家從佛法中體悟家庭與人際關係的智慧。

輔導法師如菴法師於講座總結時指出,佛陀開示眾生為「五蘊」– 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的組合,這與現代科學對人類認知與情緒發展的觀察完全相符。從有形的色身出發,生命首先感知世界,然後產生情緒與思惟,逐漸建立行為與意識。這一過程也正是人間佛教強調的慈悲與智慧並進的教育核心。

法師進一步肯定Patrick所分享的觀點與實踐方法,認為家長的角色猶如現代的菩薩,正如星雲大師開示的菩薩「四攝法」: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。在家庭中以智慧和慈悲與孩子相處,不僅能啟發其人格發展,也能為社會注入更多理解與和諧的力量,不但讓自己生活愉快,也讓別人生命獲得歡喜,正是教育與修行的真諦。

與會者反應熱烈,英文分會副會長Juju Lim表示:「這場講座內容豐富,讓我獲益良多。」會員Celena分享道:「今天的分享不僅對準備成為父母的人非常實用,更幫助我們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與原生家庭的影響。透過佛教的正念與實踐,我們能重新找回內在的平衡。」Grace Liskowski回饋:「這場演講不僅為家長而設,我認為每個希望自我提升的人都能從中受益。」

12345678910第1 / 450頁
追蹤我們